现在的位置: 首页 老蛇阅读 >正文

像什么也不要像广告

看到一个有趣的小实验(本文中实验内容和图片均来自http://www.useit.com/alertbox/fancy-formatting.html,详细内容也请参看原文)。

首先,给用户一个任务——找到美国统计局网页上的美国人口信息(右上角,醒目的红色大字)

census-homepage-small

结果,用户并没有被红色大字吸引——他们的视线热点图如下:

census-homepage-heatmap

总的来说,只有14%的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成功的找到了目标信息。

heavy-formatting-seen-piechart

为什么呢?

因为网页右侧醒目的大字体实在太像广告Banner了,而成熟的网民已经练就了对“看上去像广告的东西”视而不见的能力。

对A类人群(57%)来说,他们会花最多时间找搜索功能,稍稍浏览一下左侧的导航条,而对右侧的“看上去像广告的东西”彻底视而不见:

census-1-behaviors

对B类人群来说,重点则是看导航条……

census-2-behaviors

而对C类人来说,重点在找那些交互工具——输入框、按钮之类

census-3-behaviors

D类呢,则是先找搜索框……没找到,然后到处看看,被红色大字吸引注意力,然后投入足够注意力获取了目标信息:

census-4-behaviors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像什么也不要像广告。

哪怕是你是个广告,也不要太像广告,最好也不要待在广告常待的那些地方。